top of page

精神科病人生活品質量表之信效度

根據1989年胡海國教授發表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:16歲以上的精神疾病(不含尼古丁成癮)盛行率在都會區、小鎮及鄉村分別為16.3%、28.0%及21.5%。精神疾病不論是輕型精神疾病(minor mental disorder)或嚴重持續精神疾病(serious persistent mental illness)都對罹病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品質帶來負面的影響。發展台灣本土性簡短易方便使用的『精神科病人生活品質量表(Quality of Life Scale for Psychiatric Patients, QLSP)』是社區精神醫學評估病人的重要議題之一。

以下介紹的一篇社區研究的文章,收錄於台灣精神醫學雜誌第二十卷 (2006)第一期第19-31頁,該文章由本會理事鄭若瑟醫師主筆及擔任通訊作者。

本文是透過140 名急性、半自治病房、自治病房、社區居家治療及社區久未治療精神病人使用『精神科病人生活品質量表(Quality of Life Scale for Psychiatric Patients, QLSP)』,之後評估檢視QLSP的信效度。結果發現:QLSP的評分者間信度相當良好(intraclass correlation平均 0.880;全部層面之內部一致性在良好範圍(Cronbach's alpha 0.82)。建構效度以因素分析得:「生活感受」、「資 源獲得」、「精神功能」、「社會功能」、「身體功能」5 組因素,總解釋量 68.02%, 符合本量表設計所依據之 Lehman 生活品質概念架構。本量表之使用負荷(30~40 分鐘)屬可接受範圍。

讀過此文章的感想與建議是:未來可應用QLSP社區精神醫療的病人上,以利病人的預後及成本效益的評估。



19_精神疾病患者生活品質及其測量2005台灣精神醫學
.pdf
Download PDF • 2.57MB

作者簡介

本文章第一作者暨通訊作者是本學會理事鄭若瑟醫師,目前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顧問醫師,曾赴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臨床研習精神病社區復健,曾任本學會第2及第3屆理事長、並成立「三好聯盟(好名、好康、好生活)」,推動思覺失調症更名與復元導向的精神醫療體系,是開創台灣社區復健模式領導與倡導者之一。鄭若瑟醫師專長於精神病復健、災難心理復健、創傷壓力症與自殺防治及憂鬱症的治療。本文共同作者及本文推介者為歐陽文貞醫師,為本學會理事長,推介日期2023年10月7日。

bottom of page